
刘古愚研究(LIU Guyu Research)
-弘道继学, 悟真求理-
-穿越历史的对话,跨越空间的交流,超越学科的融合-
-Conversation across history, Communication across space, Beyond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走进刘古愚, 认识刘古愚, 研究刘古愚,传承刘古愚
弘扬刘古愚爱国教育思想 。——习仲勋
康有为称先生为“海内耆儒,为时领袖”,梁启超誉先生为“关学后镇”。
咸阳刘古愚老夫子,为关中近世大儒,近数十年中,吾陕知名人士,无不出其门下。——吴宓
海内耆儒 ,关学后镇
我们都是黄帝子孙,俯仰乾坤,何堪回首;你看那白人族类,纵横宇宙,能不惊心? ——刘古愚
刘古愚(1843~1903),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教育家,名光蕡,字焕堂,号古愚,以号行世,陕西维新变法领袖。晚清咸阳县(今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天阁村人。
祖、父均为秀才。15岁失去双亲,靠二兄长抚育,跟随祖父读书习礼。幼时聪慧、喜爱读书,15岁已"诸经成诵"。1860年(咸丰十年)四月参加童试(报考秀才),一举夺魁。后因未能考中进士,遂绝意仕途,收徒讲学。19世纪末当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时,刘古愚积极响应,自筹资金在咸阳天阁村、马庄镇、魏家泉、西阳村、扶风的午井镇、礼泉的烟霞洞创设了六所义学,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宣传"西学"。同治四年(1865)童试秀才第一,入关中书院学习。同治十年(1871)至光绪十一年(1885),先后执教于渭南贺象贤、长安李敬恒及三原张云生、胡子周诸家塾馆。其间参加光绪元年(1875)乡试,中陕西第二十七名举人。次年会试落选,绝意仕途,潜心治学。1884年(光绪十年)刘古愚采取集资的办法在泾阳创设了"求友斋"学堂,开设经史、政治、时务、天文、地理、算学等课程,讲授西方新学。1886年刘古愚在泾阳泾干书院任主讲,次年移讲于味经书院,把求友斋并入味经书院。后在味经书院选拔40名优等生,创设"时务斋",专门研究国内外大事,宣传维新变法,断言"中国非变法不能图存",这一提法比康有为倡导维新变法还要早数年。刘古愚在陕西培养了一大批维新人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崇实书院在味经东侧建成,兼任山长。同年康、梁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参加签字的1300人中,陕西有57人,其中大部分是刘古愚的学生。故时有"南康(有为)北刘(古愚)"的美誉。刘古愚成为陕西维新运动的杰出领袖。被康有为称为“海内耆儒”,被梁启超称为“关学后镇”。光绪二十五年(1899)康、梁变法失败,因被视为“康党”,力辞两书院山长职,移醴泉县烟霞草堂任教著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应陕甘总督崧蕃之聘,出任甘肃大学堂总教习。同年八月积劳成疾,在兰州逝世,终年61岁。刘光终生从教,勇于改革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掌教味经书院期间,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特列算学为必修课。在书院建造观象台置经纬仪,让学生观察测算。主持崇实书院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在院办工厂、农场实践,走教学结合实践、学用兼得的办学之路。他选派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如杨蕙、孙澄海等人去上海参观、学习织布工艺,孙回陕后仿造轧花机,使机器轧花风行关中棉区。他为味经书院时务斋制订“厉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六条学规,体现其爱国情怀和教育主张。戊戌维新时期,他的许多学生如胡均、崔志远、李岳瑞等直接参与维新变法活动,在北方实际上起着维新运动旗手的作用。于右任论及戊戌变法有“南康(有为)北刘(光)”之说。“关中一代才俊,什九列其门下”。及门弟子于右任、茹欲立、李子逸、王授金、冯孝伯、杨西堂等人在民国时期的陕西以至西北政治军事和文化史上都有相当高的地位。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刘古愚被甘肃总督崧锡侯请任甘肃大学堂总教习。刘到甘肃后,除讲学外,还结合甘肃实际,"开畜牧之利,收其皮革,以西法脱脂。"并恢复左宗棠购置的毛纺织机器,纺织毛毡呢羽一类织品。终因劳累致疾不愈,不久逝于甘肃大学堂,享年61岁。刘古愚去世后,门人张鹏一、李岳瑞、王典章、张季鸾等陆续辑其遗著,编为《烟霞草堂遗书》和《刘古愚先生全书》,在西安和苏州相继刊行 。
刘古愚从教三十余年,他培养的千余名学生,大多继承和发扬了他的爱国教育思想。刘古愚在陕西教育界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刘古愚的爱国教育思想,可以用他为时务斋制定的"励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十二字学规来概括。"励耻"即教育学生要爱国立志、洗国耻;"习勤"即教育学生养成勤劳习惯;"求实"即教育学生要讲求实学,做实事,反对空谈;"观时"即教育学生要研究国际形势;"广识"即教育学生不仅要读中图书,还要读西方国家的书;"乐群"即教育学生要团结一致,共御外侮。这十二字学规是刘古愚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宗旨和提纲,贯彻于刘古愚所办各类学校中,充分反映了一个爱国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和身体力行的意志与毅力。
注:对原文略有修订。
原文名:《刘古愚》及《刘古愚的“十二字学规”》
来 源:咸阳市人民政府网 http://www.xianyang.gov.cn/zjxy/xyyx/8007.htm
http://www.xianyang.gov.cn/zjxy/gjmr/7879.htm
研究方向
刘古愚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
哲学
“元”为本的宇宙本原论与纯善的人性论
教育学
励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
管理学
已知其理,为其事能尽性也
政治学
中国非变法不能图存
研究动态
了解刘古愚研究的新闻、动态与通知
2024年9月14日论“传统教育传统与教育家精神”的乡土实践 ...2022年11月2日,《刘古愚乡土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获批2022年度陕西乡村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2022年7月26日2022年6月11-12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和通识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科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和哲学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科史哲通识教育论坛举行。张力应邀参会并作题...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获取刘古愚研究的最新动态
微信
微博
邮件
mrzhangli@
snnu.edu.cn mrzhangli@
live.com
刘古愚研究网© 2021-2025
本站资料除注明均来自网络整理、编辑整理,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